本文所分享的是: 梦幻同里 语文阅读答案 归类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的考点知识,下面是详细内容。
梦幻同里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有删改)1.第①段画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必须得去”同里的原因有哪些。(5分) 2.从建筑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文章以写退思园为主,第②段写同里镇的其它建筑有哪些作用?(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取名“退思园”是“制造认罪悔过的假象?”(4分) 4.请分别探究第⑨段“异样的思绪”和“思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8分) 答案:1、(5分)看同里的愿望一直藏在自己的心里,搅得自己不得安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同里的神往之情。(2分,每点1分,不写比喻手法不扣分)同里江河湖汊天水相连,质朴而秀美;同里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著名建筑“退思园”最为同里人骄傲,世人竞相传说,无数次进入影视,并且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3分,每点1分)2、(6分)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2分,每点1分)写其它建筑一是表现同里的文化底蕴和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二是为写退思园作陪衬与铺垫。(4分,每点2分)3、(4分)退思园主(任兰生)表面上是在“退而思过”,但是他为自己建造了显赫气派的私家园林;他过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有声有色,滴水不漏”的生活;他巴望结交士林,期待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他根本没有真心悔过的意思。(4分,答对2点可得满分)4、(8分)对退思园由从众的向往欣赏转变成寻思咂味;所谓的“退思”实质上是退而不思,是一种手段与假象;退思园所体现的文化与质朴而秀美的富土同里并不完全协调。(说出一点给2分,说出两点给4分)人生不免有过,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人与其受挫而退,因过受惩后再来思过,不如在进取时冷静检省自己,避免或少犯过错。(4分,每点2分)
与梦幻同里 语文阅读答案 的经典一题
精: 题目 《梦幻同里》阅读题答案最佳解答:
1、(5分)看同里的愿望一直藏在自己的心里,搅得自己不得安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同里的神往之情.(2分,每点1分,不写比喻手法不扣分)同里江河湖汊天水相连,质朴而秀美;同里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著名建筑“退思园”最为同里人骄傲,世人竞相传说,无数次进入影视,并且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3分,每点1分)
2、(6分)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2分,每点1分)写其它建筑一是表现同里的文化底蕴和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二是为写退思园作陪衬与铺垫.(4分,每点2分)
3、(4分)退思园主(任兰生)表面上是在“退而思过”,但是他为自己建造了显赫气派的私家园林;他过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有声有色,滴水不漏”的生活;他巴望结交士林,期待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他根本没有真心悔过的意思.(4分,答对2点可得满分)
4、(8分)对退思园由从众的向往欣赏转变成寻思咂味;所谓的“退思”实质上是退而不思,是一种手段与假象;退思园所体现的文化与质朴而秀美的富土同里并不完全协调.(说出一点给2分,说出两点给4分)人生不免有过,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人与其受挫而退,因过受惩后再来思过,不如在进取时冷静检省自己,避免或少犯过错.(4分,每点2分
与梦幻同里 语文阅读答案 的相似考点[共5道题]
1
题目
张抗抗的《梦幻同里》阅读答案!1.下列对选文层次的划分,恰当的一项.
2.根据段2,“同里”的“质朴而秀美”表现在哪些地方1
3.从建筑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1
4.选文标题是《梦幻同里》,为什么重点却写“退思园”1说说你的理解
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探讨括号中的问题(注意加点的字)
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他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他到荡来荡去为加点字)
(画线句中的“他”指代什么1句子比喻什么1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1)
指代:
比喻:
表达了作者:
[优质解答]
14.4分;A.
15.4分;四周有五湖环绕(1分),江河湖汉天水相连(1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2分).
16.5分;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2分);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2分).
17.6分; “退思园”是同里人的骄傲(1分),它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2分);作者“再思同里,是为了“退思园”(1分),“退思园”给作者“异样的思绪”(1分),使同里镇蒙上了“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1分).
18.5分;去同里的愿望(1分); 去同里的愿望一直藏在自己的心里,搅得自己不得安宁(2分);形象地表达了对同里的神往之情(2分).
2 题目 梦幻同里答案
[优质解答]
1.第①段画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必须得去”同里的原因有哪些.(5分)
▲
2.从建筑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文章以写退思园为主,第②段写同里镇的其它建筑有哪些作用?(6分)
▲
3.作者为什么说取名“退思园”是“制造认罪悔过的假象?”(4分)
▲
4.请分别探究第⑨段“异样的思绪”和“思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8分)
▲
参考答案:
1、(5分)看同里的愿望一直藏在自己的心里,搅得自己不得安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同里的神往之情.(2分,每点1分,不写比喻手法不扣分)同里江河湖汊天水相连,质朴而秀美;同里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著名建筑“退思园”最为同里人骄傲,世人竞相传说,无数次进入影视,并且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3分,每点1分)
2、(6分)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2分,每点1分)写其它建筑一是表现同里的文化底蕴和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二是为写退思园作陪衬与铺垫.(4分,每点2分)
3、(4分)退思园主(任兰生)表面上是在“退而思过”,但是他为自己建造了显赫气派的私家园林;他过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有声有色,滴水不漏”的生活;他巴望结交士林,期待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他根本没有真心悔过的意思.(4分,答对2点可得满分)
4、(8分)对退思园由从众的向往欣赏转变成寻思咂味;所谓的“退思”实质上是退而不思,是一种手段与假象;退思园所体现的文化与质朴而秀美的富土同里并不完全协调.(说出一点给2分,说出两点给4分)人生不免有过,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人与其受挫而退,因过受惩后再来思过,不如在进取时冷静检省自己,避免或少犯过错.(4分,每点2分)
3
题目
张抗抗的《梦幻同里》阅读答案!1认真品味第八段,理解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意思3
2文章的第九段不着痕迹的运用了表达技巧,你看出来了吗3
3描写古代院落和建筑的文章很多,但是这篇文章令人深思,令人遐想,其原因是什么3
[优质解答]
4.作者承认“退”而思过比“退”了还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要强得多,但是,更主张在不退的时候就常常思考自己的过失,这样就能避免做错事.
5.第一句写“退思园”,接着将“退”和“思”分开来写,退出园子,有了思绪.形式上是总分,实际上又很巧妙;最后又点出同里区别于其他江南小镇的缘由,就在于其中有一个园子一退思园.
6.此篇散文不仅仅把重点放在写耳闻目睹的景物上,而是由景物又写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含蓄地提醒世人应该从古人身上汲取教训.这样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4
题目
梦幻同里阅读答案梦 幻 同 里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4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4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一: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的表达效果4
二:重点写退思园用意4
三:从建筑上看,退思园退思表现在哪里4写其他建筑用意4
四: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
五:第九段异样的思绪和思辨包含的具体内容4
[优质解答]
1、(5分)看同里的愿望一直藏在自己的心里,搅得自己不得安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同里的神往之情.(2分,每点1分,不写比喻手法不扣分)同里江河湖汊天水相连,质朴而秀美;同里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著名建筑“退思园”最为同里人骄傲,世人竞相传说,无数次进入影视,并且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3分,每点1分)
2、(6分)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2分,每点1分)写其它建筑一是表现同里的文化底蕴和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二是为写退思园作陪衬与铺垫.(4分,每点2分)
3、(4分)退思园主(任兰生)表面上是在“退而思过”,但是他为自己建造了显赫气派的私家园林;他过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有声有色,滴水不漏”的生活;他巴望结交士林,期待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他根本没有真心悔过的意思.(4分,答对2点可得满分)
4、(8分)对退思园由从众的向往欣赏转变成寻思咂味;所谓的“退思”实质上是退而不思,是一种手段与假象;退思园所体现的文化与质朴而秀美的富土同里并不完全协调.(说出一点给2分,说出两点给4分)人生不免有过,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人与其受挫而退,因过受惩后再来思过,不如在进取时冷静检省自己,避免或少犯过错.(4分,每点2分)
望采纳!请不要复制我的答案!
5 题目 文章第五段介绍三桥的习俗,其作用是什么(是同里桥韵的阅读题)!
[优质解答]
第六段 原文:
最有名的桥是“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它们呈三足鼎立的姿态相依相伴伫立在古镇中心.看上去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犹如三尊精雕细刻的石雕,凌驾于小河之上,掩映在绿树丛中.而走“三桥”这古老的民俗,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是消灾去难、吉祥幸福的象征.他们说,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都要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几乎每个走三桥的人,都能寄托心中的希望:小孩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好;老年人走三桥,鹤发童颜身体好;小伙子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好;大姑娘走三桥,天生丽质又苗条,等等.如今,走三桥已成为游人必不可少的节目,又说又笑,上桥下桥,下桥上桥,一边领略在水乡古桥临波独立的风姿,一边带着一份美好祝福在桥上行走,于不经意中享受一份实实在在的快活.更有趣的是,来同里时还心思重重,在走了三桥之后,忽然发现原来生活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满怀信心朝前走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机会就降临到你的头上了,于是,当他们踏上归途,像变了一个人儿,他们在走三桥中仿佛已得到了一份上天的祝福,相信自己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文章写走三桥的习俗作用是:一方面,为了说明三桥是消灾去难、吉祥幸福的象征,是同里人希望的寄托.另一方面,写走三桥的习俗不仅为下文游客走三桥时的心理活动做了铺垫,更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全文主旨.
(PS:呃 希望能沾点边吧 偶是N年没做过语文阅读的货.)